在地下工程施工中,巷道圍巖的穩定性關系到施工安全與工程壽命。巷道開挖后,原巖應力平衡被打破,圍巖內部會形成一定范圍的松動區域,即圍巖松動圈。這一區域的巖體結構破碎、強度降低,易引發塌方、片幫等地質災害,因此需要施工方準確探測松動圈的范圍和特征。
地質雷達探測技術基于電磁波傳播原理實現對松動圈的探測。核心原理是利用高頻電磁波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、反射強度差異,判斷巖體結構變化。當電磁波從發射天線傳入圍巖后,遇到松動圈與完整巖體的界面時,會發生反射,接收天線捕捉反射信號后,經數據處理形成雷達圖像。
松動圈內的巖體因破碎程度高、裂隙發育,介電常數與完整巖體存在明顯差異,導致電磁波在該區域傳播時出現速度變化和能量衰減,這些特征會在雷達圖像中形成特定的反射波形。通過分析這些波形特征,結合地質資料,可確定松動圈的邊界位置和范圍。反射波能量強、波形紊亂的區域通常對應松動圈范圍,而完整巖體區域的反射信號則相對穩定、連續。
地質雷達探測技術具有非破壞性、高效率、分辨率高等優勢,已成為巷道圍巖松動圈探測的主要手段之一,為地下工程的安全施工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持。
推薦閱讀:城市路燈常用什么傳感器?